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中医文化 > 医林漫话
编号:6105
这是以人为本?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1年2月28日 中国医药博览
     《中国保险报·都市闲笔》阿利

    有些事情,但凡变成口号强调出来,便大多是些做得不太好的事情。比如“冲出亚洲”,可能永远也冲不出去;比如“男女平等”,可能永远也平等不了;再比如“让天空变蓝”,则不知道这天空已经是什么颜色了。

    最近比较时兴的一个口号是以人为本,挺洋的一个词。

    以人为本,作为一种经营理念,原本发源于西方。后来,随着某种产品的兴趣,这四个字被外商传入中国。现在,大凡羞不多的企业领导或行业主管,在场面上组织四个字的成语的时候,也基本都能用上“以人为本”了。

    从字面上看,以人为本的意思就是以满足人的需求为第一出发点,处处尊重人、处处呵护人,充满了人文主义的关怀。以人为本能变成口号浒开来,说明我们曾经有许多时候,不是以人为本。

    坐过公交车的人,可能都比较熟悉这样的场景:那就是在总站中待发的车辆,一律门窗紧闭。无论天气多冷或多热,乘客都只能在车下等候。只有到了发车时间,司售人员上车开门后,乘客们才能蜂拥而上,挤作一团。那热烈的场面,绝非文明人所能想像。我总想,为什么司售人员不能提前把门打开,一来免去乘客风吹日晒之苦,二来也有个先来后到,避免弱肉强食。可遗憾的是,至今我也没有答案。能抢到座位的人,不用费心思索这个问题,而如我一样抢不到座位却又偏爱思索的大多数人,往往又同时具有另一种品性,那就是忍受。这种品性保证我们不会气急败坏地去质问司售人员,所以,才使谜底一直保留至今。

    另一种需要更大的忍耐性的事情是看病。我们的医院,大多具有宽敞的办公环境,宽敞到什么程度呢,宽敞到可以把挂号放在一楼,把门诊放在三楼,把化验放在五楼,把划价放在二楼,再把交费放在四楼……甭管大病小病,这些部门都要去到,看完病,就基本熟悉医院的每个角落了。如果一个人去看病,这套活练下来,病应该好得差不多了;如果有亲属同往呢,则只见亲属上下翻飞,来去有声。这时候,最需要的是耐性。到处排队,要耐姓;看见护士领着朋友加塞儿,要耐性;好不容易坐在大夫面前,却三言两语被打发了,更要耐姓。

    脾气暴躁的人,应多去看病,不在结果,在过程。

    这种事,不是以人为本,说过点儿,甚至有点以人为敌的意思。其实有简便的改进方法,只是没人去做或者不屑去做罢了。

    经营行业先学起以人为本,是因为压力比福利行业大得多。不以人为本,产品就卖不动。想想那些不拿家伙就打不开的铁罐头,那些不拿剪子就撕不破的袋装食品,在货架上蒙尘,就只是口味问题?

    真想列出几样以人为本的“国货精品”,可除了国外品牌,我实在是想不出什么。在这方面,我们落后得太远。

    西方商圈已经派生出了新的谚语:顾客比上帝更重要,因为上帝的兜里没有钱。要想赚到顾客的钱,除了以人为本,还能靠什么?

    以人为本,不是口号,也不是愿望,而应该是行动。

    可是,我们偏偏看不到行动。, http://www.100md.com